独秀峰下赏“牡丹”,月牙泉畔聆天音(中)

分类:逍遥游
2006-12-11 00:26 阅读(?)评论(0)

    老实讲,我没想到《牡丹亭》首场演出前场外会那么热闹,我也不认为大多数观众是真正的知音、票友或昆剧拥趸者。看个稀罕、看个热闹、看个时尚,抑或附庸个风雅,大部分心态应该和昆剧本身还有点距离。

    那位说了:你就不附庸风雅?

    我也附庸风雅。只不过和我相类似的有些人还会投入一点儿真感情,这类人骨子里有时候会发痴,不合时宜的发痴。

    我们身处一个“礼崩乐坏”的大时代,平凡人永远不可能超越时代,昆剧命运前途究竟如何,谁空口白话的说都没有用,大势已去了。纵有千般好,万般爱,恐怕再过几年也只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喽。

    边走上旧式礼堂的台阶,心底边升起一丝怀疑、遗憾连带无限悲凉。说来好笑,这倒特别像《食神》片子最后决赛环节评委团主席——那个老女人的感叹:救命啊!如果以后吃不上这么好吃的叉烧饭怎么办?

    是啊?怎么办?有生之年看到昆剧日渐衰微,也许最终难逃香消玉殒的运数,即使这青春版再轰动,又有何用?

    以上这些“无聊”的想法就是发痴的具体表现。

    ……

    灯光渐熄,人声渐收。《牡丹亭》上本随着我的复杂冥想正式开演了。

    序幕曲子相当悠扬雅致,委婉动人。

    昆剧与京剧区别确实很大,昆剧骨子里还是南戏,曲调分外柔美逶迤,而且配器也跟京剧大不相同。京剧配器大马金刀,音量宏大,色彩豪放,尤其京胡和金属打击乐的运用更显刚烈之气。但我也一直认为京剧这种自成体系的配器其实从音效来讲存在着某种非兼容性和非和谐性,远不如昆剧柔和优美。

    昆剧伴奏乐器中运用笙、横笛、洞箫、筝,打击乐运用较为收敛,听觉效果水乳交融,柔和雍容,棱角圆润,不刺耳,抒情性强。

    再说唱腔曲调,京剧曲调明朗,易识别,易记忆,易学,而昆剧唱腔乍听简单,好像唱来唱去都一个调,实际上却是变化万端,辗转精微,好听,难记,更加难学。加上唱词特别“文艺”,极尽讲究,道白又多是苏白,所以一般人还真是不好听懂。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境生相外,让人爱入骨髓。

    《牡丹亭》情节其实并不复杂,讲的是少女怀春,因爱而死又因爱复生的故事,甚至以现代人的评判标准和惯常思维来揣度还会觉得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偶然性因素太多有点荒诞。不过想想古时候这男男女女的爱情萌生与阴阳结合确实也是形式单一,渠道雷同,因此杜丽娘因梦套牢柳梦梅在当时来讲还真是个先锋范本。

    值得钦佩啊。

    上本演出包括“标目”也就是报幕(序)以及“训女”、“闺塾”、“惊梦”、“言怀”、“寻梦”、“虏谍”、“写真”、“道巫见”、“离魂”等九出。

    男主角扮演者俞玖林,女主角扮演者沈丰英,方当妙龄,扮相确实青春靓丽,养眼得很。其他配角也都是年轻演员,绝少暮气。至于唱功,因为之前极少听昆剧,没有参照,只是凭感觉,以这般年纪唱得委婉凄恻,缠绵入微,动人心魄,已属不易。特别是沈丰英的杜丽娘,姿容秀美,转盼多情,过目难忘。

    服装漂亮,制景独到,灯光考究,一样样、一件件基本上都无可挑剔。

    将近4个小时的演出,谢幕时渐入佳境,观者连连叫好,掌声似雷如潮,颇有点儿旧时看戏捧角儿的狂热味道,身处其中,暂忘今夕何夕。

  最后修改于 2010-02-28 16:4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